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

上海户籍新政策

上海户籍制度松动了。浦东区先行允许居住证转办户籍,并淡化了以往的许多硬杠杠,强调个人能力和对上海的贡献。这给了上百万持居住证者正式入籍上海的一线希望。此番上海的户籍新政,能否撬动中国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坚冰,并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效应,已成为这场改革的最大看点
城市松动户籍政策既要讲效率,又要讲公平。所谓效率,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要。所谓公平,是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、平等地对待。在城市户籍政策上,目前是重效率、轻公平。一方面,城市管理者尽可能地得到更充足的城市资源,用以满足城市市民的需要;但另一方面,对于那些为城市做了相当贡献的非市民,却并没有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。
事实上,上海这次户籍制度松动,也更多的是从效率考虑——留住人才,为城市多做贡献,而非从公平出发——给那些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外来者以相应待遇。比如,去年的上海两会上,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分析上海拥有哪些资源时就曾说:“上海没有特别的资源,只有人才……”而上海市长韩正也在有关会议上要求:一定要突破人才瓶颈。显然,留住人才是为了城市的发展,是从效率角度来考虑的,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为上海创造更多的资源。换句话说,在户籍政策的松动上把效率放在了公平之前。 户籍制度的改革,最终目标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他所愿意的地方落户。但在目前,显然无法一蹴而就。但因此把户籍制度搞成铁板一块,也不公平,特别是对那些已经身在城市、并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。城市户籍政策之所以设置藩篱,主要是担心人口膨胀挤占城市社会资源,为城市发展带来压力。但应该看到 ,一部分外来者对城市的贡献远远大于其占用的城市资源。换句话说,让这部分人成为市民,对城市的发展有利。而且,对于贡献者给予其同等的市民待遇,也是一种公平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